学者见解 INSIGHT
    2018年6月1日—2018年6月2日
    地点:北京清华大学
    详细

    学者见解

    宁向东:老死的柯达

    返回列表

    sdsf

    一家企业一旦成为大型公众公司,治理结构、运营要逐步规范化,这也意味着对创业型企业家的出现,形成壁垒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中国的国际品牌,无数人的青春年华都是由柯达胶卷记录的。尽管业内人士早就不看好柯达,但当它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传来时,人们还是忍不住长吁短叹。

    一个有着131年历史的公司,符合中国人“百年老店”的理想。这样一家公司轰然倒下,自然就呈现出极大的悲剧色彩。不少人都感叹柯达转型的不成功,以及战略上出了问题,没有未雨绸缪。我不否认上述解释,但我更以为是柯达的生命力已尽,死,只是早一天和晚一天的事。

    一个企业,是有其内在生命力的。外在的收益、利润,或是经营年头,都是这种内在生命力的折射。而内在生命力的核心,是公司领导层所具备的企业家精神。企业初创期,企业家精神通常是以企业家个人为载体的。比如,柯达创始人,也是其历史上的第一位企业家伊士曼先生,就深具这种企业家精神。伊士曼是便携胶片的创始人,是技术专家,也是管理专家。1889年,他把自己所有的发明汇聚到一块,研发出可以大规模生产的透明胶片,之后,他又研发出便于携带的照相机,由此,他开创了一个产业、一个时代。可以说,他不仅创建了一个公司,也把这个企业变成了一条顺风船。

    伊士曼身后的柯达,一直顺风顺水。柯达的事业,几乎所有的业务领域,都没有遇到颠覆性的冲击,直到数字时代来临,好景不再。当柯达需要重新找到以个人为载体的企业家精神时,企业却没有相应的机制,也没有好运气碰到这样的人。于是,企业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。这些年,我研究过不少大型公司轰然倒下的案例。有些企业是因决策失误,属于找死的;而柯达,却是老死的。我不太相信大型公众公司就可以长生不老,像柯达这样的企业,我以为它已经算很长寿了。

    如果希望柯达能够成功转型,那就需要乔布斯一样的企业家,在一个几乎全新的行业里繁衍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、新的产品、新的组织。而原有业务只是支撑新行业竞争的现金牛。这一切,可遇不可求,更不容易出现在上市公司之中。

    在我看来,一个企业一旦成为大型公众公司,治理结构上、运营上也要逐步规范和制度化,而这也意味着对创业型企业家的出现形成了壁垒。四平八稳的运行风格下,通常不适合创新者出现。除非这个人大有来头,比如乔布斯。

    1997年,乔布斯回归并拯救苹果。可是,当董事会讨论乔布斯的计划后,却打电话告诉他,一些董事会成员并不喜欢他的方案,他们感觉好像被乔布斯的手枪顶在脑袋上。强势的乔布斯回敬道:我没时间陪着董事会玩,所以,我需要你们全都辞职,要不然我就辞职。

    乔布斯后来重组了董事会,请了像戈尔这样的名人。但他却一直确保董事们对他是忠诚的,即使他是错的。《乔布斯传》写道:“虽然他们都身居要职,但有时他们似乎对乔布斯满心敬畏,而且很渴望取悦于他。”乔布斯曾邀请过美国证监会前任主席莱维特到公司担任董事。但是,当他听了莱维特关于公司治理的演讲后就打电话收回了邀请。莱维特后来写道,“我很受打击,显然,苹果的董事会不是为了独立于CEO行事而设计的。”

    柯达董事会十几号人,大多六十岁开外,还有就是抄底的资本家以及教书匠。很难想象这样一群人可以有助于柯达咸鱼翻身。柯达破产的事情还没有大张旗鼓地传开时,董事会却先辞职了三个人。这一点,格外耐人寻味。